歐盟重罰Google35億美元 川普嗆301條款報復

A-
A
A+

財經中心/李宜樺報導

 

歐盟近年頻頻重罰美國科技巨頭,蘋果與谷歌成為主要箭靶。川普再度發文炮轟歐盟,怒斥對谷歌開罰35億美元極度不公,嗆聲將會以301條款來對付歐盟。(圖/翻攝自pixabay)
歐盟近年頻頻重罰美國科技巨頭,蘋果與谷歌成為主要箭靶。川普再度發文炮轟歐盟,怒斥對谷歌開罰35億美元極度不公,嗆聲將會以301條款來對付歐盟。(圖/翻攝自pixabay)

 

美國總統川普再度開火,這次矛頭直指歐盟!歐盟最新對谷歌開出 35億美元天價罰款,理由是涉嫌壟斷與不公平競爭。川普隨即在社交平台發文怒轟:「這筆錢本來可以用來創造美國的投資與就業,卻被歐洲強行剝奪!」

歐盟連環重罰 谷歌蘋果中箭

川普強調,這已不是單一案例,美企正遭到歐盟長期針對。他舉例,蘋果公司曾被迫支付 170億美元罰款,甚至谷歌過去還為「虛假指控」支付 130億美元,累計金額高達165億美元。「這何其荒謬!」川普怒斥,歐盟的行為是對美國卓越創新力的蓄意打擊。

川普嗆聲 威脅啟動301調查

面對歐盟頻頻出手,川普在文中直言,若情況未能改變,他將「被迫啟動301條款程序」,以報復性手段撤銷不公平處罰。他強調:「美國納稅人絕不會容忍這種行為!」並誓言不會放任歐洲一再「掠奪美國的成果」。

美歐角力升溫 科技巨頭成箭靶

歐盟長年以「壟斷」、「逃稅」、「濫用市場優勢」為由,對美國科技巨頭祭出重罰,包括Google、Apple、Meta、Amazon等企業都曾中槍。此舉引發市場憂慮,美歐經貿關係恐再度緊繃。

美企成提款機?全球矚目

美方輿論更直指,歐盟把美國企業當成「提款機」,藉由重罰補充財政缺口。川普再度喊話,若歐盟不停止針對美國企業,他將毫不猶豫祭出關稅與限制,掀起新一輪跨大西洋經貿戰。

條款解釋

所謂301條款
301條款是《1974年美國貿易法》第301條,授權美國貿易代表(USTR)調查外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,並允許總統採取報復措施,包括加徵關稅、限制進口、撤銷優惠待遇等。這是美國最具攻擊性的貿易武器之一,川普政府過去對中國祭出加徵關稅,就是依據301條款。

近期在台灣較常見的,則為232條款,所謂232條款是《1962年美國貿易擴展法》第232條,授權總統在認定某種進口產品危害美國「國家安全」時,可以直接限制進口或加徵關稅。川普政府2018年對鋼鋁產品加徵關稅,就是依據232條款。由於近期美國也多次以此為由針對半導體、尤其是台積電相關供應鏈,因此在台灣社會特別受到關注。

 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