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經中心/師瑞德報導

工業總會今(1)日正式發表《2025工總白皮書》,由理事長賴運興出面說明產業界對政府的多項建言。他特別點出,都市更新與房市政策攸關民生安全與經濟發展,政府若能加速推動、調整獎勵並檢討稅制,不僅能帶動內需,更能協助產業走出困境。
賴運興表示,目前台灣都市更新個案普遍需獲七成五至八成住戶同意,導致平均一案動輒七至八年才能完成。他建議將同意門檻下修至六成,並在達標後立即進入書審與現場管理,縮短行政流程。如此一來,平均每個案子可望在五年內完成,比現行程序快上三年,有助於老舊社區加速翻新,也能帶動龐大建設需求。
在都更獎勵方面,賴運興認為,六都主要幹道應劃定大街廓甚至跨街廓範圍,推動大面積更新。他指出,台灣在營建與結構管理技術上已站上全球前段班,政府應善用優勢,讓城市景觀與生活品質全面升級。若能針對防災型設計、公共開放空間及大街廓規劃給予更多獎勵,就能形成「一坪換一坪」的誘因,讓更多民眾積極參與。如此不僅能加快更新,也能讓都市空間更安全、更友善。
談到稅制,賴運興直言,現行制度反而加重消費者負擔。他指出,雖然都市計畫容積大多設定在三百至六百,但許多重劃區實際容積僅有一百四十至兩百,土地價格卻不降反升。再加上各縣市政府推動容積移轉與友善住宅政策,讓政府稅收一年動輒五、六百億元。若再疊加增值稅、房屋稅與地價稅,最終成本仍落在民眾身上。他呼籲中央與地方應重新檢討稅收合理性,避免過度推升房價,導致市場失衡。
他進一步指出,去年十月政府已經推出「第八波隱形打房政策」,其中包括取消銷售營運周轉金補助,以及要求興建者必須自備三成以上營建費用;若是自有土地建案,銷售率不到三成,更無法動用資金。這些規定雖未被廣泛注意,卻已讓營建業者經營壓力倍增。加上台北關稅問題尚未明朗,對業者更是雪上加霜。
除了業者的困境,消費者同樣承受沉重壓力。賴運興指出,目前房貸利率普遍落在 3.5% 至 3.8% 之間,有些甚至需要額外綁約或附加授權條件,讓購屋族備感吃力。高利率不僅抑制需求,也讓市場冷卻,拖累整體經濟循環。
他強調,政府房市政策應以「軟著陸」為目標,而不是讓市場急凍甚至硬著陸。政策若要發揮效益,必須在保障民生、協助產業與維持金融穩定之間取得平衡。都市更新與房市改革不只是建築或土地開發問題,更關乎整體經濟動能。「我們希望政府的政策,能真正幫助產業,帶動經濟,而不是讓市場凍結。」賴運興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