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股強攻創新高!三大利多護航 台灣ETF同步受惠

A-
A
A+

財經中心/師瑞德報導

 

上證指數刷新近10年高點,儘管短線震盪,但中期多頭架構確立。專家指出,在政策、資金與估值三大利多推動下,陸股已迎來新一波上漲循環。「AI+行動」與地方算力補助政策啟動,有望加速人工智慧技術落地。陸股AI概念股再成焦點,相關產業鏈被視為中期多頭的核心推動力。(示意圖/PIXABAY)
上證指數刷新近10年高點,儘管短線震盪,但中期多頭架構確立。專家指出,在政策、資金與估值三大利多推動下,陸股已迎來新一波上漲循環。「AI+行動」與地方算力補助政策啟動,有望加速人工智慧技術落地。陸股AI概念股再成焦點,相關產業鏈被視為中期多頭的核心推動力。(示意圖/PIXABAY)

 

中國股市近日再度成為全球投資焦點。昨日(25日)上證指數一舉創下近十年新高,儘管今日隨亞股同步拉回,整體格局仍然偏強,市場普遍認為陸股中期走勢已逐步奠定向上趨勢。今年以來,在台灣掛牌的多檔陸港股ETF表現搶眼,包括元大上證50(006206)、中信中國50(00752)、國泰中國A50(00636)、台新MSCI中國(00703)等,不僅成功回補4月中美關稅戰期間所留下的技術缺口,更有多檔ETF價格刷新今年新高,吸引投資人熱烈討論。

專家分析指出,推動這波陸股強勁反彈的關鍵,來自於政策面、資金面與估值修復三大利多。中國信託投信基金經理人施絜心直言,當前中國經濟的復甦動能與政策定調,正逐步轉化為市場的實際表現。

首先,從政策面觀察,2025年第二季中國GDP年增率達5.2%,明顯優於市場預期。7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更進一步釋出積極訊號,強調下半年將聚焦「擴大內需」與「科技自主」。會議同時點名包括消費升級、固定投資、人工智慧(AI)、城市更新與新能源等產業,並搭配相關配套措施,顯示政府強化經濟動能的決心。其中,「人工智慧+行動」計畫與地方算力補助被視為戰略重點,不僅將加速AI技術的商業化應用,更有助於推動中國在AI領域建立全球競爭優勢,帶動相關產業鏈成為陸股下一階段的核心成長引擎。

其次,資金面的活絡同樣不容忽視。隨著上證指數突破3,600點大關,成交量已連續八週維持在高檔區間,顯示資金熱度與槓桿操作意願顯著升溫。港股市場更展現強勁資金動能,僅今年前七個月南向資金淨流入就高達8,000億港幣,創下近年新高。特別是在人工智慧概念股與高股息族群,投資熱度尤為顯著。外資態度亦趨積極,今年第一季外資淨流入超過3,600億港幣,全年IPO融資金額更估計可達1,300億港幣。內資與外資雙引擎齊發,推升了港股與陸股的整體流動性與市場信心。

第三,則是估值修復的效應逐漸浮現。過去兩三年間,陸港股市場因經濟成長疑慮、監管壓力與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,導致多數龍頭企業估值被大幅壓縮。然而,隨著中國經濟逐步回溫,以及政策明確傾向支持科技自主與消費升級,市場開始重新評價這些龍頭公司。尤其在電商、通訊、金融與半導體相關產業中,不少企業的基本面依舊穩健,長線價值在新一輪資金進場下開始被市場重新看見。

在台灣掛牌的ETF中,法人特別點名中信中國50(00752)最具代表性。該ETF追蹤的MSCI中國外資自由投資50指數,成分股涵蓋電商龍頭、通訊巨擘與金融龍頭,能夠有效鎖定中國最具國際競爭力、最具政策紅利的企業群。施絜心指出,00752的特點在於「集中度高、代表性強」,對於想在投資組合中納入中國市場的投資人來說,能兼顧成長性與政策利多,是相對有效率的投資工具。

除了00752之外,元大上證50(006206)、國泰中國A50(00636)以及台新MSCI中國(00703)等ETF,同樣受到市場青睞。006206主要鎖定上證50權值股,聚焦中國境內大型龍頭企業;00636則以A股前50大市值公司為成分,反映中國內需與科技業發展趨勢;00703則更偏向廣泛追蹤,布局MSCI中國指數,涵蓋面向更廣。對不同投資需求的投資人來說,這些ETF各具特色。

展望後市,施絜心強調,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回穩、政策聚焦內需與AI、港股資金回流加速,陸港股市場具備中期反彈與長期成長的雙重契機。她建議投資人可採取「分批布局」與「長期定期定額」的方式,藉由ETF一次掌握中國龍頭企業,並分散短期波動風險。

她更進一步指出,中國市場的「復甦列車」已經啟動,特別是AI、消費升級與城市更新這三大方向將是中期主軸。若投資人能把握此時進場,將有機會分享到政策紅利與產業升級帶來的中長期紅利。

三立新聞網提醒您:

內容僅供參考,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,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。
投資一定有風險,基金投資有賺有賠,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