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心/程正邦報導
▲許多民眾擔心手機整夜充電,會影響電池壽命。(圖/資料照)
隨著智慧型手機技術日益進步,許多過去流傳的充電觀念已不合時宜。近日《Android Police》、《Wired》等外媒彙整五大常見「手機充電迷思」,並透過專家解析澄清,提醒民眾不需再誤信「整夜插電會傷手機」等老觀念,反而應更重視充電方式與週期。
根據《Android Police》報導,現代智慧型手機多數已內建AI充電管理系統,如Samsung、Google等品牌旗艦機,能在充電至80%時暫停,並於清晨根據使用者作息再充至100%,有效避免過充風險。
不過專家仍提醒,若長期維持滿電狀態,仍可能加速鋰電池老化。若手機內建充電上限設定功能,建議設定為80%最能延長電池壽命。
▲使用沒有安全認證的設備充電,導致火災的意外層出不窮。(資料照)
其實正確的充電方式,應避免讓手機電量完全耗盡。根據《Wired》說法,鋰電池最佳運作電量介於20%至80%之間,採取「少量多次」的充電方式,比完全用盡再充滿更能維持健康狀態。
報導指出,不同手機廠商使用的快充協定各有不同,如USB-PD、PPS、SuperVOOC等。若使用不相容的快充器,雖不會損壞手機,但將無法達到原本預期的充電速度。因此建議購買前確認充電器支援的協定是否與手機相符。
雖然原廠通常強調自家配件的相容性,但像Anker、Belkin、Spigen、UGreen等高品質第三方品牌,若具備安全與快充認證,同樣能提供穩定與安全的充電體驗。專家也建議,選購時仍應確認充電器有無通過國際安全標準。
無線充電雖然便利,但產生的熱量較高,長期使用可能導致電池提早老化。專家建議,一般情況下仍以有線充電為主;若經常使用無線充電,則應選擇具風扇或溫控設計的Qi認證無線充電器,以降低熱傷害風險。
▲專家建議維持良好充電習慣,才能延長電池壽命。(示意圖)
在AI智慧充電技術普及後,許多傳統「電池保養訣竅」已不再適用。專家呼籲,應擺脫錯誤迷思,學習根據裝置特性調整使用方式,保持4個充電習慣,才能真正延長手機電池壽命並確保安全。
1. 維持電量介於20%~80%;
2. 避免長時間處於100%或過度放電;
3. 優先使用具安全認證之充電器;
4. 盡量減少邊充電邊打遊戲、或充電時高耗能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