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幕後/川普關稅官司提前迎期中考 冷衙門成政治角力新戰場

A-
A
A+

財經中心/李宜樺報導



▲川普關稅政策首度上法庭,外界視為他連任路上的期中考。(圖/翻攝自IG @Donald J. Trump)

中美關稅談判終於釋出對全球市場相對利多的消息。美方將對中進口商品的關稅,從原本高達145%,自5月14日起大幅調降至30%;而中方也同步將對美商品關稅,從125%下修至10%。雙方不僅達成共識,並同步對外發表聯合聲明,強調將致力於重建雙邊經貿秩序,降低全球供應鏈壓力。儘管國際間暫時化解了貿易壁壘的緊張局勢,但對川普而言,接下來如何收拾國內經濟與民意反撲的爛攤子,恐怕才是更難纏的戰場。

 

就在這週,川普那套充滿爭議的關稅政策,終於要在美國國際貿易法院(United States Court of International Trade)接受首次法庭審理,也被眾人視為川普另類的「期中大考」。表面上是針對進口商提告,但背後其實是川普與美國司法系統權力拔河的開端。

 

綜合外電,消息人士透露,這場審理案子表面是紐約進口商V.O.S. Selections帶頭,但實際上背後有多家美國大型進口商私下「關注」,卻不敢出面。原因很簡單——怕惹怒川普。畢竟川普個性記仇,誰敢硬碰,未來政策施壓報復絕對跑不了。

一名駐美貿易律師私下跟華爾街日報透露,「大公司裝作沒事,小公司咬牙提告,這已經是行業內半公開的默契。」《觀察者網》也報導類似的情況,大企業大都跟俗辣一樣,不敢發聲,只剩小型企業因為真的無法承受關稅壓力,而被迫提起訴訟。

美國國際貿易法院的這起訴訟之所以引發關注,就在於川普在徵收這些關稅時,引用的是一部完全沒有明確提到關稅的法律《關際緊急經濟權力法》(IEEPA)。這部老法條頒布於1977年,主旨在說明美國總統可以被賦予行使「緊急命令」的權力,用以應對當國家經濟和國安受到特殊威脅時,得以運用,但沒有明確授權總統可以因此來徵收關稅。



▲川普關稅政策首度上法庭,外界視為他連任路上的期中考。(翻攝@realDonaldTrump Truth Social)


川普關稅官司開打 冷門法院成華府權力鬥法前線
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這場審案三名法官名單也相當有意思。審判長係Timothy Reif,他雖是民主黨背景,但當年川普自己提名他進法院,本來希望他能幫自己擋下貿易訴訟,沒想到如今卻可能成為「川普夢魘」。美國政付已經要求把全國所有關於關稅訴的起訴,通通移交到美國

未來,若法院裁定關稅違憲,勢必衝擊川普第二任期對經濟強勢主導的戰略布局,也將打亂他力拚去全球化、重塑供應鏈的美國優先政策節奏。

相反,若川普勝訴,將成為他第二任期對外經濟戰的最大籌碼,對外宣稱「我能打破國際規則,美國說了算」,勢必強化他對共和黨內建制派與反對勢力的壓制力道,進一步擴大與財團、民主黨間的政治角力。

更耐人尋味的是,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在美國司法體系中屬於冷門存在,當地律師圈私下常笑稱「大多數律師法學院畢業後,連這法院在哪都不知道。」平時專門處理進出口稅務與貿易爭端的特殊案件,如今卻意外成為川普與華府建制派鬥法的前線舞台,讓這場原本小眾的貿易法規爭議,瞬間躍升為全球關注的政治攻防戰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