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經中心/李宜樺報導
▲蘋果財報數字優於預期,但AI功能延遲、關稅成本上升,預估會增加289億元新台幣,股價盤後重挫3.78%,引發投資人憂慮。
美國蘋果公司(Apple Inc.)於台灣時間週五凌晨公布2025財年第二季財報,營收與獲利雙雙超越市場預期,卻因AI功能延遲、服務收入不如預期,以及關稅成本激增,引發投資人隱憂,盤後股價重挫3.78%,來到205.25元。
綜合外電,根據財報,蘋果本季每股盈餘1.65美元,高於預期的1.63美元;總營收達953.6億美元,超越市場預估的946.6億美元。iPhone銷售收入468.4億美元,略優於市場預測,Mac銷售年增7%、iPad年增15%,硬體業務展現韌性。然而,服務部門收入266.5億美元,低於預期的270億美元,成為市場失望主因。
▲蘋果執行長庫克坦言,川普關稅將衝擊本季毛利率,供應鏈轉移成本暴增,AI布局也確定延後至2026年,市場憂心競爭力下滑。(圖/翻攝自蘋果開發者大會YT)
庫克認了關稅坑殺 AI戰略恐再跳票
蘋果執行長庫克(Tim Cook)坦言,關稅政策將於第3季財測增加9億美元(約289億元台幣)成本,毛利率恐降至45.5%至46.5%,低於市場原先預估的46.58%。雖然目前美國銷售的iPhone大多已轉至印度生產,iPad、Mac、Apple Watch則主力移往越南,但非美地區產品仍高度依賴中國製造,供應鏈調整帶來成本與品控壓力。
此外,市場原預期蘋果將於今年夏季發表Siri升級與生成式AI功能,但庫克證實相關技術將延至2026年。分析師直言,蘋果AI進度嚴重落後Google與三星,恐影響iPhone 17換機潮,削弱市場競爭力。
儘管財報數字亮眼,蘋果股價週四收盤小漲0.2%,但財報公布後盤後跌幅一度達3.8%,最終收跌1.5%。摩根士丹利維持「買入」評級,但因關稅成本調降目標價至220美元。Wedbush證券則上調至250美元,認為供應鏈多元化有助抵擋短期壓力。
庫克強調,蘋果將持續投入AI與供應鏈多元佈局,並預告6月財季營收僅個位數成長,市場高度關注6月WWDC開發者大會與未來AI戰略走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