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告不實!自動駕車變智能陷阱?車主出事後悔也來不及

A-
A
A+

財經中心/師瑞德報導

中國自動駕駛車輛市場熱銷,但誇大與虛假宣傳問題引發廣泛關注。容易讓駕駛人輕忽自駕安全,導致交通安全意外發生。(圖/資料照片)

▲中國自動駕駛車輛市場熱銷,但誇大與虛假宣傳問題引發廣泛關注。容易讓駕駛人輕忽自駕安全,導致交通安全意外發生。(圖/資料照片)

中國自動駕駛市場快速成長,2024年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滲透率已達55.7%,預計2025年將近65%。然而,智能駕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安全風險頻傳,從小米SU7高速事故,到駕駛人在使用輔助駕駛功能時打瞌睡的新聞層出不窮,引發社會強烈關注。針對此現象,中國工信部於4月16日晚間發布公告,強調車企不得誇大與虛假宣傳,必須明確系統功能邊界與安全應對機制,並切實履行告知義務。

有網傳紀要顯示,官方或將針對「全程零接管」、「L2.9級能力」等不實行銷語進行規範,嚴防誤導消費者對智能駕駛能力的錯誤認知。事實上,業界早有質疑聲音指出L2級仍屬輔助駕駛,不應混淆於自動駕駛之列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付炳鋒也呼籲,應規範產品安全管理與行銷宣傳,建立技術與責任並重的產業生態。

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》,若車企將L2級輔助駕駛宣稱為自動駕駛,誤導消費者,將面臨5至10倍廣告費的罰款,嚴重者更可能被吊銷執照;若導致交通事故致人傷亡,依《刑法》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。

3月起,中國工信部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《通知》,要求車企在產品准入、召回與OTA升級上建立雙重備案制度,強化企業主體責任,提升產品安全水準。盤古智庫江瀚指出,這將促使業界建立更統一且嚴格的技術標準,雖將提高合規成本,卻有助於淘汰落後產能,推動高品質發展。

與此同時,公安部道研中心亦發文警示,部分駕駛人誤認「輔助駕駛=自動駕駛」,進而在行駛中做出睡覺、滑手機等危險行為,對交通安全構成重大威脅。車企在行銷上過度營造「智駕已來」氛圍,易讓消費者產生過度信任,忽視潛在風險。

面對輿論壓力與政策趨嚴,不少車企已開始收斂行銷口徑。例如長城在新車發表會上強調「自駕為主、智駕為輔」,而岚圖汽車CEO亦坦言,當前所有智能駕駛本質上皆屬輔助性質,即便稱為L3級,也僅是在限定條件下實現部分自動化,責任仍由駕駛者與企業共同承擔。

延伸閱讀